方丈旗

開山老和尚

列印 (在新視窗開啟) | 轉寄 (在新視窗開啟) 推文至 Facebook (在新視窗開啟)推文至 Twitter (在新視窗開啟)推文至 Plurk (在新視窗開啟)收藏到 Yahoo 書籤 (在新視窗開啟)收藏到 Google 書籤 (在新視窗開啟)字級:

當代佛教藝術文化的創導者 ── 傳慶大禪師

1 1 3


日日倚窗見海山,海山青青不改顏,

我問海山幾時老,海山問我幾時閒,

不是閒人閒不得,閒人豈是等閒人。

承天法乳

  為了解開對生命的疑惑,慶大禪師髫齡即追隨廣欽上人出家,侍事左右,前後十餘載,得廣欽老和尚內傳心印,深習禪定之功。待機緣成熟後,為了尋找一處適合修行人安居的道場,拜別恩師上人,一枝竹杖,一雙芒鞋,走遍千山萬水,歷經了五年歲月,最後來到了東海岸,尋得了和南寺這塊依山傍海的寶地。

  太平洋碧濤壯闊,宏明山綿延蒼翠,於是,一間茅棚,一尊觀音,孤獨卻莊嚴地展開了傳遞佛燈的心願。

 

建築生命

  民國五十六年來到山海間這一隅潔淨的天地後,這位年輕的比丘胼手胝足開闢山林,年復一年,步步紮實地帶領弟子們,一磚一瓦,建造出一座典雅素樸的諸佛殿堂。開山老和尚個人的風格特色正如同和南寺的建築,樸實無華,然而他深的精神內涵,卻是莊嚴而豐富,一如他努力耕耘的和南佛教藝術般純善、豐美。

 

火裏蓮華世稀有

  在這個沒有人願意停留的後山,這位年輕的行者看到了許多貧病交煎的畫面,慈悲的他遂積極的從事起濟貧的工作。每當他忙了一天,靜靜的看著一波又一波流轉往復永無了期的浪潮時,腦海中總是會出現一張張悲苦無知的臉龐,他漸漸的感受到心靈的救濟與物資的救濟必須調和,才能使苦難的蒼生永永遠遠脫離一切的磨難。

  佛法是最珍貴、最究竟的心靈資糧,為了將佛法浩瀚的智慧深入淺出地介紹給更多有緣人,見識不凡的他,在物資貧乏,科技不發達的民國五十年代,別出心裁的首開先例,採用幻燈機作為講經說法的輔助工具,吸引更多人來聆聽認識佛法,這個因緣也埋下了日後發展佛教藝術多媒體的種子。

  歲月在一部幻燈機、兩部幻燈機、三部幻燈機……不斷的嘗試,無數的挫敗中流逝,但是卻流不去他弘法的堅定心願。結合現代科技的多媒體,是一個具有潛力而且值得運用的弘法方式,為了傳續佛法的文化命脈,他在偏僻的東海岸埋首研究如何利用多媒體,把艱深的佛學化成生動活潑,具聲光之美的藝術作品。於是,他犧牲了寺院的建築,研發佛教藝術多媒體,鍥而不捨的往發展佛教文化的路線前進,普傳清淨教法,提升佛家莊嚴尊貴的形象。

  老和尚常含笑自頌:「日日倚窗見海山,海山青青不改顏,我問海山幾時老,海山問我幾時閒,不是閒人閒不得,閒人豈是等閒人。」他悠然自在的開闊氣度,與對於藝術過人的造詣和見解,不經意地透露這塊佛門寶剎高度精緻的藝術風華!

 

造福心願

  為了廣度有情,民國七十一年,老和尚得景觀雕塑大師楊英風教授的協助,終於在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上,塑立起一尊全國最大,令人一望即生禮敬之心的觀音座像,這座宗教家與藝術家合力完成的觀音聖像被命名為「造福觀音」。取名「造福」,源於老和尚希望一切眾生在瞻仰菩薩莊嚴清淨法相的同時,心生感念,進而發菩提心,造福修慧。

  造福觀音慈悲的眼神,其實就是老和尚內心最真誠的呈顯。

 

駕一艘藝術的風帆

   以藝術弘揚佛法是老和尚鍥而不捨的心願。民國七十七年,這座東海岸的藝術殿堂,開擘了世界宗教史的新紀元。第一部透過文學、音樂、美術、攝影,結合聲光科技的佛教藝術多媒體終於開發成功,使佛教智慧的寶藏,透過超越種族、語言、時空的多媒體的藝術呈現,創造了時代的新生命。

  身為一個宗教家,老和尚對社會有一份濃郁的關懷之情。為了使佛教藝術多媒體發揮淨化人心的功能,細心的老和尚又開始為一個永久的弘法據點奔走。經過多方的考察與精心設計,一座高水準的藝術殿堂──「造福觀音藝術中心」終於出現在和南寺,成為現代人追求心靈盛宴的場所。民國八十三年更成立了「造福觀音文教基金會」,積極落實佛法藝術化,藝術生活化的理想。

  老和尚認為佛法是非常神聖且深湛的,唯有深度的文化與藝術可以呈顯釋迦牟尼佛內心真正的本懷,也才能將菩薩清淨的光明完全展現。

  因此建立道場之初,他就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理想和使命感,這個使命就是要使和南寺成為一個充滿文化與藝術,具有法味的道場。歷經了將近二十年的歲月,和南寺所致力的佛教文化藝術,果然不負老和尚所望,得到了文化界與宗教界最大的肯定,也獲得了社會廣大的迴響。

  歲月流逝,開山老和尚一手建立的和南勝境,依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素樸而淡雅。但是「和南寺」三個字,卻因為老和尚為佛教開創新紀元的理想與使命,成為宗教、文化、藝術、哲學的精神象徵,和現代佛教藝術的寶殿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