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福勝境

藝術中心

列印 (在新視窗開啟) | 轉寄 (在新視窗開啟) 推文至 Facebook (在新視窗開啟)推文至 Twitter (在新視窗開啟)推文至 Plurk (在新視窗開啟)收藏到 Yahoo 書籤 (在新視窗開啟)收藏到 Google 書籤 (在新視窗開啟)字級:

造福觀音藝術中心

6 4 2

文/吳硯熙

 

  民國七十八年初春,和南寺開始籌措興建一座現代化的視聽講堂,以為弘法的據點。

  穿過大殿的長廊往右側的小橋走去,轟隆隆的機械聲與傾倒砂石的聲音,讓我想起了老友滿身的泥漿。我好奇的沿著泥濘不堪的山坡往下走,忽然看見十幾位出家師父有的扛水泥、有的舀水,有的開著堆土機把沙和石往混泥機裡送,烈日下每個人都揮汗如雨,但奇怪的是他們的臉上卻都掛著笑容。雖然汙泥濺了一身,但卻難掩莊嚴的氣質,對我這個從未接觸宗教,養尊處優的人來說,這一幕讓我心動和難忘。

  之後才從老友口中得知,這座外觀毫不起眼的古寺,竟然開風氣之先,運用現代的科技──佛教藝術多媒體弘揚佛法,而為了使這項重寫世界宗教史的佛教藝術多媒體,有一個永久而且高水準的放映視聽中心,他們正在大興土木,在經濟不很寬裕的情況下,他們只有靠自己的雙手了。

  住在古寺的那段日子裡,我每天與老友到工地體驗生活。為了實現以「佛教藝術多媒體」,為現代人暨未來的佛教開拓更寬闊的視野,將佛教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共同理想,他們默默的在山與海的懷抱中構築心靈的堡壘。堅毅而年輕的臉龐,在繁重的工程與無我的奉獻中,被鍛鍊的分外地吸引人。


1 1 1

  羅馬教廷大眾傳播部長約翰‧白得力(John Bdoley)、天主教中國主教團團長單國璽、羅馬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裴納道,聯袂到和南寺參觀佛教多媒體放映的造福觀音藝術中心。他們對於這座二百二十個座位的藝術中心,其設計及設備至為讚嘆,佛教以這種劃時代的方式來佈教,相當難得。


返回